控制点复核完毕后沿管道线路应设置临时水准点及路线控制点, 水准点间距不大于100m并与给定的水准点相闭合,路线控制点间距宜为300m-500m 并与给定的控制点相闭合。施工水准点及路线控制点应按顺序编号,并测定相应高程及坐标。





管外壁与井接触部分在砌井前用水冲洗干净,保证井壁与砼管接触处座满砂浆,并在井壁外抹管箍,防止漏水。检查井内壁勾缝灰浆饱满,缝面光滑。井梯安装牢固,方向正确,竖向成排,尺寸符合标准(两个井梯横向中心间距为300 ㎜,竖向间距为360 ㎜;井身尺寸不允许小)。支管按设计高程、位置、坡度随井安好,管口与井内壁平齐。检查井流槽在井壁砌到管顶以下时同时进行砌筑。采用砖石砌筑流槽时,流槽表面采用分层压实、抹光。
排水检查井的预留管管口宜采用低强度砂浆砌筑封口抹平。现浇钢筋混凝土井振捣密实,无漏振、走模、漏浆等现象。浇筑时应同时安装踏步,浇筑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强度等级未达设计要求不得受力。企口坐浆与竖缝灌浆应饱满,装配后的接缝砂浆凝结硬化期间应加强养护,并不得受外力碰撞或振动。当采用C20钢筋混凝土制井筒时,拼装时须有M10水泥灰浆抹缝。设有橡胶密封圈时,胶圈应安装稳固,止水严密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