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光伏发电因清洁、的优势迎来爆发式增长,光伏电站的建设场景也从传统的平原地区,逐步延伸至山地、丘陵、屋顶、滩涂等复杂地形。作为光伏支架系统的核心承重构件,光伏墩的安装质量直接决定电站的稳定性与发电效率。不少建设方面临这样的困惑:不同地形条件下光伏墩的安装方式有差异吗?答案是肯定的。深耕新能源建材领域多年的东星耀,凭借对各类地形施工的丰富经验,打造出适配不同场景的光伏墩定制化安装方案,为复杂地形光伏项目保驾护航。

平原地区作为光伏电站的传统主战场,看似安装条件,实则对光伏墩的安装精度要求高。平原地区地势开阔,易受强风、暴雨等端天气影响,若光伏墩安装平整度不足,易导致支架倾斜、光伏板受力不均,不仅影响发电效率,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东星耀针对平原地形制定了“标准化预制+吊装”的安装方案:采用工厂预制的高强度混凝土光伏墩,出厂前通过平整度检测与抗压测试,确保每一批产品误差控制在2mm以内;施工现场采用激光找平仪定位,配合吊装设备实现光伏墩快速就位,安装效率较传统现场浇筑提升60%以上。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中,东星耀仅用45天就完成了12万根光伏墩的安装作业,经第三方检测,所有光伏墩的平整度合格率达100%,抗风载性能满足当地10级大风标准,为项目提前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地与丘陵地形因地势起伏大、坡度变化复杂,成为光伏墩安装的“难点领域”。传统安装方式要么过度开挖山体破坏生态,要么简单垫高光伏墩导致稳定性不足。东星耀创新性提出“随形适配+分级固定”的安装理念,首先通过无人机航拍与三维建模技术,测绘地形坡度、土壤承载力等核心数据,根据数据将场地划分为缓坡(5°-15°)、陡坡(15°-30°)两个等级;针对缓坡地形,采用可调式光伏墩底座,通过螺栓调节高度实现支架水平,无需大规模开挖;针对陡坡地形,研发“锚栓固定+地梁连接”组合结构,先在山体岩石或坚实土层中植入高强度锚栓,再将光伏墩与地梁浇筑连接,形成整体承重体系。在云南曲靖山地光伏项目中,该地区坡度达28°,东星耀通过定制化方案,不仅避免了约3000平方米的山体开挖,还使光伏墩的抗滑移性能提升40%,经雨季暴雨考验,无一根光伏墩出现松动变形。
屋顶光伏作为分布式发电的主流形式,其安装场景受建筑结构、荷载能力等因素限制,对光伏墩的轻量化与安装便捷性要求严苛。传统配重式光伏墩自重过大,易超出屋顶荷载限额,而膨胀螺栓固定方式又可能破坏屋顶防水层。东星耀针对性研发“轻量化预制光伏墩+柔性固定”技术:采用高强度纤维增强混凝土材质,在保证抗压强度达40的前提下,将光伏墩自重降低30%;安装时采用防水锚栓,配合密封胶双重防水处理,既避免破坏屋顶结构,又确保固定牢固。在上海某工业园区屋顶光伏项目中,东星耀的屋顶光伏墩安装方案成功解决了老厂房屋顶荷载不足的难题,单平方米光伏系统重量控制在15kg以内,安装过程零渗漏,项目投运后年发电量达800万度,获得业主与环保部门的高度认可。
滩涂、盐碱地等特殊地形因土壤含水量高、腐蚀性强,对光伏墩的抗腐蚀性能与安装稳定性提出双重挑战。东星耀从材料研发到安装工艺形成全链条解决方案:光伏墩采用“防腐涂层+混凝土改性”双重防护,表面喷涂聚脲防腐层,内部添加阻锈剂,抗腐蚀寿命达20年以上;安装时采用“换填夯实+加长桩体”工艺,先换填30cm厚的级配砂石增强地基承载力,再采用加长型光伏墩深入地下1.2米,确保在潮汐涨落环境下稳定承重。在山东东营滩涂光伏项目中,该方案有效抵御了海水侵蚀与软土地基沉降,光伏墩安装后经两年监测,稳定性达标率100%,发电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5%。
不同地形的光伏墩安装看似千差万别,实则都离不开“适配、品质至上”的核心逻辑。作为集光伏墩研发、生产、安装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东星耀不仅拥有年产200万根光伏墩的智能化生产线,更组建了一支由地质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组成的技术团队,能根据不同地形特点快速制定安装方案。从平原光伏基地到山地光伏电站,从城市屋顶光伏到滩涂新能源项目,东星耀的光伏墩安装方案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参与建设的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超5GW。
不同地形条件下光伏墩的安装方式有差异吗?东星耀用一个个成功案例给出了明确答案:地形不同,安装方案必然不同,但的技术、可靠的产品与严谨的施工,是保障所有场景安装品质的核心。未来,东星耀将继续聚焦复杂地形光伏安装技术创新,研发更多适配不同场景的光伏墩产品与安装工艺,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