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早期投运的光伏项目已逐步进入“焕新周期”。作为光伏支架系统的核心承重构件,老旧光伏墩在长期风雨侵蚀、荷载作用下,易出现裂缝、沉降、腐蚀等问题,不仅影响发电效率,更潜藏安全隐患。然而,老旧光伏项目光伏墩更换远比新建项目复杂,涉及原结构评估、停机损失控制、施工安全保障等多重难题。深耕新能源建材领域十余载的东星耀,凭借数百个老旧光伏项目改造经验,拆解更换关键要点,用“评估-定制-施工-保障”全流程服务,为老旧光伏项目焕新保驾护航。
更换前的评估,是避免盲目施工、保障更换效果的“前置关键”。不少施工方跳过评估直接更换,易出现新墩与原支架不匹配、基础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东星耀建立了“三维勘测+数据建模”的评估体系,组建由结构工程师、地质专家组成的评估团队:首先通过无人机航拍与地面勘测,排查光伏墩裂缝宽度、沉降量、腐蚀程度等外观隐患,对裂缝超0.3mm、沉降超5cm的墩体标记为“优先更换”;其次采用地质雷达检测原地基承载力,结合当地风速、积雪等气象数据,分析地基是否需要加固;后通过BIM技术建立项目三维模型,匹配原支架尺寸、安装孔位等关键参数。在河北某2015年投运的100MW光伏项目中,东星耀评估团队仅用7天就完成全场地勘测,识别出320根需更换光伏墩,同时发现15%区域地基沉降,提前制定加固方案,避免更换后二次返工。
定制化产品适配,是解决老旧项目“尺寸不一、场景特殊”痛点的核心。早期光伏项目光伏墩规格多样,且部分项目地处高寒、盐碱等特殊环境,通用产品难以适配。东星耀打造“适配+性能升级”的定制化生产体系:针对不同、型号的老旧支架,通过三维扫描复刻安装接口尺寸,定制专属连接配件,确保新墩与原支架无缝对接;根据项目环境升级产品性能——高寒地区采用抗冻融光伏墩,经500次冻融循环强度损失率低于5%;盐碱地区采用“防腐涂层+阻锈剂”双重防护,抗腐蚀寿命达25年以上。某内蒙古老旧光伏项目中,原光伏墩因冻融出现大面积开裂,东星耀定制的抗冻型光伏墩不仅匹配原支架,更在-30℃低温环境下稳定服役,发电效率较更换前提升6%。
“微创施工+衔接”,是控制停机损失、保障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老旧光伏项目停机更换光伏墩期间,每小时都会产生发电损失,且施工现场设备密集、管线复杂,施工风险较高。东星耀创新采用“分区作业+快速更换”施工方案:将项目划分为多个独立作业单元,每个单元更换时仅停机该区域光伏组件,其余区域正常发电,停机损失降低70%以上;研发吊装工具,配合3人小组作业,单根光伏墩拆卸+安装耗时控制在40分钟内;施工前对现场管线、电缆进行标记,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开挖,避免损坏原有设施。在山东某80MW老旧项目中,东星耀施工团队仅用15天就完成500根光伏墩更换,总停机时间不足8小时,较传统施工方案减少发电损失超20万元。
更换后的检测验收与后期保障,是确保焕新效果长效稳定的“收尾防线”。不少项目更换后因缺乏系统检测,易出现安装不牢固、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东星耀建立“三重检测+终身服务”保障体系:更换后首行垂直度检测,误差控制在2mm以内;其次通过荷载试验检测光伏墩承重性能,确保满足设计荷载1.2倍要求;后进行为期72小时的动态监测,记录端天气下光伏墩稳定性数据。同时,为更换项目提供终身技术支持,每年上门进行免费巡检,及时排查潜在隐患。某江苏老旧光伏项目更换东星耀光伏墩后,经3年监测,垂直度误差始终保持在1mm以内,发电效率稳定提升5%-8%,远超业主预期。
作为集光伏墩研发、生产、更换改造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东星耀不仅拥有年产200万根光伏墩的智能化生产线,更组建了一支300余人的改造团队,持有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先后完成河北、内蒙古、山东、江苏等多地老旧光伏项目焕新改造,累计更换光伏墩超3万根,项目焕新后平均发电效率提升5%-10%,获得“新能源项目改造标杆服务商”称号。
老旧光伏项目的光伏墩更换没有“通用模板”,唯有评估、定制产品、科学施工、长效保障,才能实现安全焕新与效率提升的双重目标。东星耀用十余载行业经验证明,的技术方案与严谨的服务体系,是破解老旧光伏墩更换难题的核心。未来,东星耀将继续深耕老旧光伏项目改造技术创新,研发更的更换设备与更耐用的光伏墩产品,为新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运营提供更可靠的支撑,助力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